2009年初以19萬元購買的一公斤黃金,上周返售時賣出28萬元的高價,一年多的時間凈賺了9萬元。《每日經濟新聞》近日獲悉,在國際現貨金頻創新高的同時,實物金炒家的造富傳奇也頻繁傳出。 對此有專家提醒消費者,購買實物金切忌盲目追漲,倡導投資者采用分期定投的方式進行理性投資,以實物投資為主,杠桿交易為輔。 一年凈賺9萬元 小張是一位金融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父親是當地一家民營企業的老板。2008年畢業后,他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進入一家期貨公司上班。得益于自己的金融專業背景,小張在大學時就養成了投資理財的觀念,平時偶爾投資股票賺些零花錢。 2009年初小張開始嘗試著購入一定數量的股票,并在父母的支持下,貸款購置了一套房產。 為了豐富資產配置,2009年1月,小張叫上幾個朋友,在當地一家黃金投資公司買進一公斤實物金,算上手續費,當時購入的成本為190元/克,約合國際現貨金850美元/盎司左右的水平。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小張表示,在其勸說下,幾個朋友也買了200克到400克不等的實物金條,對黃金強烈看漲的小張則一下子買入了1公斤金條。 一個月后,現貨金漲至210元/克的新高,不過此后國際金價陷入了長達6個月的高位震蕩盤整,最高一度創下1020美元/盎司的記錄高位,小張金條投資的浮盈規模一直在6000元至2.8萬元之間徘徊。 2009年第三季度,國際金價一路攀升至新高,到12月3日一度漲至1226.65美元/盎司,國內金價當時最高報269.25元/克,和小張同時期購金的朋友大多在當時出貨,小張則繼續耐心等待。 上周五(5月14日),國際金價創下1248.95美元/盎司,國內金價最高報274元/克,小張開始醞釀出貨。經過多家店鋪詢價后,當地一家金飾品回收店當時愿意以280元/克的高價回購,于是小張當天以28萬元的高價成功出貨,對比當初買進時的19萬元,16個月來小張的投資凈賺9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