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主辦方昨日發布的最新消息,為期5天的云南昆明國際珠寶展共吸引超過10萬人次到場,交易額近3.5億元人民幣。品牌化、精品化的云南玉石產品受到與會者青睞,而專業人才缺乏依然是“玉出云南”需要盡快解決的阻礙之一。
“絕了!”幾乎所有參觀者在看完一尊手持8樣法器的千手觀音后都會發出這樣的贊嘆,觀音采用上等白玉制成,慈祥的面容被玉石的溫潤籠罩,觀音8只手里各拿一樣僅有指甲殼大小碧色翡翠制作的法器,“這座觀音玉雕師傅花了1年的時間才完成,如何把法器放入觀音手里也成了我們的獨家絕技”,達意珠寶公司負責人楊家麥介紹。
珠寶商們賦予翡翠、黃龍玉等特色寶石以時尚現代的設計,打破年輕消費者對翡翠“老氣”的固有觀念,而翡翠、鉆石、紅藍寶石的跨界設計更讓珠寶產品“范兒范兒”的,這讓昆明本土珠寶企業在此次珠寶展中大放光彩。昆明國際珠寶展期間,國際會展中心的6號展館聚集了昆百大珠寶、UONE等多家云南本土珠寶企業吸引上萬人駐足。
幾位參展的珠寶企業家介紹,近幾年來,云南珠寶行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開始有了差異性,并且注重產品的設計和柜臺展示”,參展的幾家本土大型珠寶企業都有獨家珠寶設計作品,走上品牌化道路,同時還借鑒西方首飾設計、加工、營銷模式,成系列地開發新產品,云南珠寶行業已經轉變雜亂的“擺攤”式展售方式。
但是,與會的參展商仍然認為,人才短板阻礙“玉出云南”。據了解,去年云南珠寶文化產業(不含毛料)產值已達到303億元,從業企業超過1.4萬家,從業人員達到30多萬人。然而,目前云南玉雕技術人員只有3000人左右,僅占全省珠寶從業人員的1%,從而造成85%的成品不在云南加工,而是從云南進口毛料,轉運到廣東等地加工后再回流銷售。
楊家麥介紹,目前昆明僅云南省國土資源學校開設珠寶鑲嵌、玉石雕刻專業,而學生在畢業后大多“南飛”深圳、廣州。另一方面,學生必須參加高考才有機會選報該專業,普眾性較弱,云南玉石加工業 “跟著玉雕師傅走”的局面并沒有徹底改變。
瑞麗一家玉雕刻廠的負責人強調:“避免千篇一律復制彌勒觀音、龍鳳福壽等傳統圖案的方法就是行業創新。”他表示,玉雕從業人員還要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增加文化積淀,與國內、國外大師進行廣泛的交流,引導一些既懂玉雕工藝又懂美術的高級人才參與進來,促進滇派玉雕文化創新。
“絕了!”幾乎所有參觀者在看完一尊手持8樣法器的千手觀音后都會發出這樣的贊嘆,觀音采用上等白玉制成,慈祥的面容被玉石的溫潤籠罩,觀音8只手里各拿一樣僅有指甲殼大小碧色翡翠制作的法器,“這座觀音玉雕師傅花了1年的時間才完成,如何把法器放入觀音手里也成了我們的獨家絕技”,達意珠寶公司負責人楊家麥介紹。
珠寶商們賦予翡翠、黃龍玉等特色寶石以時尚現代的設計,打破年輕消費者對翡翠“老氣”的固有觀念,而翡翠、鉆石、紅藍寶石的跨界設計更讓珠寶產品“范兒范兒”的,這讓昆明本土珠寶企業在此次珠寶展中大放光彩。昆明國際珠寶展期間,國際會展中心的6號展館聚集了昆百大珠寶、UONE等多家云南本土珠寶企業吸引上萬人駐足。
幾位參展的珠寶企業家介紹,近幾年來,云南珠寶行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開始有了差異性,并且注重產品的設計和柜臺展示”,參展的幾家本土大型珠寶企業都有獨家珠寶設計作品,走上品牌化道路,同時還借鑒西方首飾設計、加工、營銷模式,成系列地開發新產品,云南珠寶行業已經轉變雜亂的“擺攤”式展售方式。
但是,與會的參展商仍然認為,人才短板阻礙“玉出云南”。據了解,去年云南珠寶文化產業(不含毛料)產值已達到303億元,從業企業超過1.4萬家,從業人員達到30多萬人。然而,目前云南玉雕技術人員只有3000人左右,僅占全省珠寶從業人員的1%,從而造成85%的成品不在云南加工,而是從云南進口毛料,轉運到廣東等地加工后再回流銷售。
楊家麥介紹,目前昆明僅云南省國土資源學校開設珠寶鑲嵌、玉石雕刻專業,而學生在畢業后大多“南飛”深圳、廣州。另一方面,學生必須參加高考才有機會選報該專業,普眾性較弱,云南玉石加工業 “跟著玉雕師傅走”的局面并沒有徹底改變。
瑞麗一家玉雕刻廠的負責人強調:“避免千篇一律復制彌勒觀音、龍鳳福壽等傳統圖案的方法就是行業創新。”他表示,玉雕從業人員還要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增加文化積淀,與國內、國外大師進行廣泛的交流,引導一些既懂玉雕工藝又懂美術的高級人才參與進來,促進滇派玉雕文化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