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鐘表技術]在主打超薄的腕表領域,伯爵和寶格麗一直以來都是勢均力敵的對手,兩家品牌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創造了多項“最薄”的紀錄:其中伯爵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機械表,整表以僅2毫米的厚度令人瞠目結舌。而寶格麗Octo Finissimo陀飛輪腕表憑借3.95毫米的厚度爭奪了三個“最” 的頭銜:目前世界上最薄的自動機械腕表、最薄的陀飛輪腕表和最薄的自動陀飛輪腕表。那么在超薄領域,伯爵和寶格麗誰才是霸主?
伯爵 Cal.12P機芯
伯爵一直以來都是超薄腕表領域的佼佼者,早在1957年就推出了品牌首枚采用手動上鏈的超薄9P機芯,奠定了伯爵在超薄腕表領域的地位。1960年推出的12P機芯更是創下了當時世界最薄自動上鏈機芯紀錄,并且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該紀錄的保持者。
伯爵ALTIPLANO系列G0A39110腕表
2014年伯爵推出的Altiplano 900P腕表憑借3.65毫米的厚度,刷新了當時最薄機械腕表的紀錄,腕表一改傳統的機芯設計,將機芯和表殼合二為一,表殼即是機芯底板,此舉有效地減少了整表厚度。
伯爵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特寫
時間來到2018年,憑借前作的良好口碑,品牌趁熱打鐵推出全新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腕表,厚度達到了驚人的2毫米。除了繼承前作表殼機芯合二為一的設計理念,新品將將齒輪和表鏡等零件大幅度壓縮。就在今年,伯爵還為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推出了全新配色。綠色作為近年腕表的大熱門,可以說是十分迎合潮流了。
寶格麗OCTO系列102937腕表
雖在最薄機械腕表的紀錄上被伯爵超越,但寶格麗也在超薄領域爭取到了多個“第一”頭銜。Octo Finissimo陀飛輪腕表仍是世界上最薄的自動機械表紀錄保持者,整表厚度3.95毫米。要知道每減少0.1毫米都是對制表技術的極大考驗,如此纖薄的機芯中要加入功能復雜的陀飛輪,無論是對制造還是裝配都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
寶格麗OCTO系列103016腕表
其實早在2014年,Octo Finissimo系列還曾推出過另一款超薄陀飛輪腕表,這枚腕表采用手動上弦機芯,整表厚度5.00毫米,其中搭載陀飛輪機芯的厚度僅1.95毫米,同時品牌對于超薄陀飛輪的一次大膽嘗試,為后來發布的自動上弦陀飛輪機芯打下了基礎。
相關問答:中國古代經常見到被封侯爵,為什么很少有被封伯爵子爵男爵?
其實在西周到春秋時,就很少見男爵的諸侯國,史書上記載只有許國一個,孟子的說,子男同一位……說明很有可能西周早期根本沒有男爵,只是后來才這種說法……
另外,如果說男爵子爵同一位的話,那么子爵的身份有多高呢?其實上,子就是士大夫,有一定的封地,可能管理幾百號人,管理某個方圓幾里的鄉鎮,后來就引申為有道德,有能力的人的稱呼,如孔子,孟子等等……
當時還有個超級大國也被封“子"了,就是因為是蠻夷而被封子的楚國,楚國不服周朝,覺得這是侮辱自己,于是改稱“楚王”,但是古板的孔子一直稱他是“楚子”……很多偏遠地區的國家,如吳國,越國,也往往都是子國,但是實力強大……
而比子爵大一點的大概是伯爵吧,子爵管理一個鄉鎮,那么伯爵管理一個城池,一個部落,所以早在春秋時期,伯爵還是很出名的,秦國,鄭國就是伯爵,秦孝公,按禮法,應該是秦伯……
而春秋時大一點的諸侯國一般都是侯爵,比如齊國,衛國,蔡國,魯國等,這只能是大功臣,或者宗室分支才能有的稱呼……算是非常高貴的爵位了……
而公爵,那只能是陳國,宋國等古國后裔才能有的最高爵位,比如商朝后裔就封宋國,可惜這些公爵國家在春秋反而沒有崛起……
當然在君主死后,也可以尊稱公,比如秦伯死后,稱秦穆公等等……而齊桓公,晉文公,都是死后尊稱,生前也不過是侯爵而已……
到后來春秋戰國時代,實力強大的國家紛紛稱王,公侯伯子男等稱呼都亂套了……
后來到了大一統王朝,中國基本上不再搞分封土地的封建制,自然也沒有公侯伯子男的說法……雖然唐朝,宋朝,明朝等朝也有王爵,公爵,伯爵的說法,但是沒有土地,大都是一種官名和榮譽,和西周那種封建等級制度完全不同了……
首先秦朝實行郡縣制,按軍功實行二十等級……有功無爵,而且不世襲……
漢朝學習秦朝,但也搞分封制,王爵實際上相當于諸侯王,另外,大封列候(就是二十等級中的徹候),列候管理的人口,從上萬到幾百不等,所以漢朝沒有伯爵,子爵等……
后來的朝代,有的部分恢復了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比如晉朝,以及唐朝的國公,縣伯,縣男等,但是爵位相當于一般性官職和榮譽,并非真正的爵位……
宋朝有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等十二個等級,但是大都不能世襲罔替……
明朝只封王,公,侯,伯,沒有子爵和男爵,而明朝除了開國元勛徐達等人能夠達到公爵外,幾乎官員能得到最高的爵位就是伯爵,比如劉基被封誠意伯……一代大儒王守仁因為戰功也被封為新建伯(據說還沒有食祿)……
總之,后來的封建王朝,爵位往往不是世襲,也沒有土地管理權,相當于一種終身榮譽,得到爵位的人數稀少,所以中國人印象里,感覺很少有人被封爵……
而歐洲,一直是封建制,有大大小小的王國,公國等,而歐洲的侯爵,伯爵,也有私人的領土和自治領,所以歐洲的爵位是名副其實的……
男爵是英國數量最為龐大,也是地位最低的爵位,而且很多男爵只有榮譽,并沒有領土或者其他好處,英國也樂意封人男爵,這些男爵大量混跡于民間,所以百姓印象深刻……
本文結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