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田石產于浙江青田縣。青田石的石性石質和壽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并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封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中文名:青田石化學成分:AL2 03和SIO2硬度:2特質:臘質感,均質塊狀顏色:多種顏色產地:浙江青田縣1青田石簡介

青田石,主要產于浙江省青田縣內,我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在中國一并與巴林石、壽山石和昌化石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石"。青田石是一種變質的中酸性火山巖,叫流紋巖質凝灰巖,主要礦物成分為葉蠟石,還有石英、絹云母、硅線石、綠簾石和一水硬鋁石等。顏色很雜,紅、黃、藍、白、黑都有,巖石的色彩與巖石的化學萬分有關,當三氧化鐵含量高時,呈紅色,會計師低時呈黃色,更低時為青白色。巖石硬度中等,玉石含葉蠟石、絹云母、硬鋁石等礦物,所以巖石有滑膩感。主要出產于浙江省青田縣山口鎮,故稱之為"青田石",屬于葉臘石的一種。引用亞洲寶石協會(GIG)研究報告:青田石在火山活動過程中,伴隨巖漿上升的氣液(包括部分天水)交代,分解早期形成的巖石或火山活動周期的巖漿物質(如長英質玻璃,火山灰等),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改造,經部分或全部脫硅、去雜、物質成份重新組合,就地沉淀或沿裂隙經過運移充填而形成。青田石中礦物的含量決定了石質的軟硬。一般氧化鋁含量愈高愈軟,反之氧化硅,氧化鐵含量愈高愈硬。青田石的石色與所含的微量化學元素有關,如氧化鐵,黃鐵礦呈黃棕色、赭色,赤鐵礦呈紅、紅褐色,鈦元素呈淡紅色,錳元素呈紫色,有機碳質呈褐色至深黑色,綠泥石混入呈綠色等。印石中的花紋是在礦石蝕變過程中受外力的擠壓、聚集、沉淀、浸入,而使各種色素礦物質相互浸染、壓固、膠結等而形成的。性狀:青田石學名葉臘石、主要礦物成份為葉臘石和石英,共生礦物有剛玉、火鋁石、紅柱石、高嶺石和少量蘭線石、綠石等。主要化學成份是AL2 03和SIO2,占礦石總含量的90%礦石是青白色、淺黃色、灰白色、褐紫色等,有臘質感,均質塊狀,摩氏硬度二級,密度2.6~2.7砘/立方米。耐火度:1630c°-1730c°,白度70至90c°,兩者一般與氧化鋁含量成正比。2青田石價格近年來青田石價格不斷上漲,屢創新高,主要是受以下幾方面的影響。一是市場資源越來越少,目前基本上已經絕礦,而且政府部門對青田石的開采也進行了嚴格的管理。二是近年來的開采成本不斷上漲,也推高了青田石的價格。因為青田石分布較為零散,不適合大型機械作業,只能靠半人工開采。第三,精品青田石被越來越多的玩家收藏而退出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價格。最后,其他石材如壽山石、巴林石等優質石材價格不斷上揚,也引發了青田石價格出現跟風上漲。青田石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在明清時期,青田石不僅入貢宮廷,而且還跨出國門,享譽海內外。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收藏市場不斷發展,青田石重新回到藏家視野,價格由此出現穩步上漲。青田石的品種繁多,目前收藏市場上常見的青田石就有10個大類108個品種,但不同的石種往往色澤、肌理都非常接近和相似,所以普通的收藏投資者很難加以區分。而不同的石種價格往往有著天壤之別,所以決定青田石價格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石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材質。一般來講,收藏市場上大家公認的最高檔的青田石是封門青、燈光凍和竹葉青三種,號稱是"青田三青",這類石種的色澤大多以青色為主。一般材質好的青田石,光滑細膩,純度高,雜質少,顏色鮮艷而溫潤,而材質差的青田石,往往顏色雜亂,較為疏松,而且比較脆。除了材質外,雕刻工藝同樣是決定青田石價值的主要因素。因為青田石雕藝術品,在雕刻時十分注重石頭本身的造型,所以在選購青田石時,首先要看是否充分利用了石質、石形、石色以及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造型,如果青田石的雕刻牽強附會,那么價格就會大打折扣。其次,在選購青田石雕時,還要看雕刻技法是否合理。一件好的青田石雕,往往是把多種雕刻技法綜合加以利用。一般來講,出自大師之手的青田石雕,不僅材質好,而且雕刻工藝精湛,所以大師級的作品收藏價值最高。3青田石印章青田石,是中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屬葉蠟石類,出產于浙江省南部青田縣。青田縣向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評價,縣內山口、方山、周村、塘古等鎮都出產這種因火山熔流而成的變質巖,像山口鎮的封門青、燈光凍、
黃金耀等都是印石的上品。青田石呈蠟狀,帶有油脂、玻璃光澤,無透明、微透明或半透明,質地堅實細密,溫潤凝膩,色彩豐富,花紋奇特,易于篆刻。早在六朝時候,青田石材就已被發掘出來;宋代時已有較多的開采利用,多用于制作"文房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圖章,小件玩耍之物";而到明代,隨著石質印材逐步代替金、玉、銅、牙等占據絕對優勢以及晚明文彭的"青睞有加",一時間作為上品印石的青田石聲名大噪;到了近代,青田石開始步入綜合利用階段,不僅用于工藝制作,還用于工業,并以實用為主,文房用品、石碑、香爐、佛像等等不一而足。4青田石種類據青田石研究專家夏法起先生科學地統計共分有10大類108種。青田石以"封門"為上品,微透明而談青略帶黃者稱封門青。另外,晶瑩如玉,照之璨如燈輝,半透明者稱燈光凍。色如幽蘭,明潤純凈,通靈微透者稱蘭花青。這三"青"于田黃,雞血石并稱為三大佳石,其價值也越來越高。由于封門青的礦脈細,且扭盤曲折,游延于嚴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質之溫潤,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為篆刻家所青睞。其色彩天然,絕無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認。雞血、田青以色濃質艷見長,象徵富貴;封門青則以清新見長,象徵隱逸淡泊,因此,前者可說是"物"(物質)的,而后者則是"靈"(精神)的,專家封門青為"石中之君子",十分貼切。青田石除燈光凍、蘭花青、封門青外,還有黃金耀、竹葉青、金玉凍、白果青田、紅青田(美人紅)、紫檀、藍花釘、封門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紋、皮蛋凍、醬油凍等,均于實物名稱相類,易辨。青田石的分類:一、按產地可分為封門石、旦洪石、堯士石、白垟石、老鼠坪石、塘古石、周村石、山炮石、北山石、方山石、季山石、嶺頭石和武池石等( 有的分類方法將前五者統歸為山口石 ) 。二、按顏色可將青田石分為青色、黃色、紅色、藍色、白色、黑色、綠色、紫色、褐色、棕色和花色等。青田石以青色為主。三、按礦物組成,依據2002年《浙江省非葉蠟石型青田石的寶石學研究》和2003年《浙江青田石礦物成分和成玉機理研究》,可將青田石分為葉蠟石型、地開石型、伊利石型和絹云母型。其中葉蠟石型可進一步分為純葉蠟石型、高鐵葉蠟石型、高鋁葉蠟石型和高硅葉蠟石型。青田石以葉蠟石型為主。純葉蠟石型青田石以"燈光凍"、"封門青"、"、"黃金耀"品種為代表;高鐵葉蠟石型以"朱砂"、"封門黑"品種為代表;高鋁葉蠟石型以"藍釘"、"藍星"品種為代表;高硅葉蠟石型以"封門雨花"、"千絲紋"、"紅花青田"品種為代表; 地開石型青田石以"冰花燈光凍"、"北山晶"品種為代表; 伊利石型青田石以"竹葉青"、部分"龍蛋石"、"黃果"品種為代表; 絹云母型青田石以"山炮綠"品種為代表。5青田石產地青田石,主要產于浙江省青田縣內。葉臘石是青田縣分布最廣、最著名的礦種,已知產地十余處,大部分葉臘石礦中都含有可供雕刻用的工藝用葉臘石--青田石。青田石的主要礦點有:山口區的山口、方山、塘古、山炮,北山區的白巖、嶺頭、季山、周村、石門頭、石山區的下堡。其中以方山一帶的山口葉臘石礦區最大,該礦區呈北東--南西向展布,全長6公里。青田六朝時已被利用,宋代已有較多的開采,被用來"制為文房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圖章,小件玩耍之物"到明代,青田凍石之名更是"艷傳四方",清朝時全年產量的一萬二擔,產值約一萬四千四百元,近代開始綜合利用青田石,不僅用于工藝,還用于工業,開采量大大提高,五十年代以后,采石工人逐步組織起來建立了臘石礦,采用電力機械開采手段和半自動運輸辦法,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開采量,也由工藝用石開采為主轉向工業用石為主。6青田石保養技巧首先是三避:印石,石雕收藏品應避曬、避風、避塵。印石多為軟石類,溫潤細嫩,故應避免陽光直射或風吹,以免印石變色,變質,而出現褪色、裂紋。灰塵多了會損害印石、作品的自然神韻,因此最好能置于玻璃櫥內,既便于觀賞又利于保存。其次是養護。印石、印雕有的是未加雕刻的素章,有的雖經雕刻但較整體、渾厚,手感舒適,可經常置于手中,反復摩挲,愈久則愈光愈妙。如果藏品較多,可用封蠟法保養、即將印石、印雕加溫后涂上一層薄蠟,用軟布擦亮。對一些收藏時間長,已"褪光"的石雕作品,可先置溫水中清洗,在水中加入適量的清洗劑,用軟毛刷除去作品表面及洞孔中的灰塵,用清水洗凈、陰干、加溫、封蠟,即可使作品如新。除少數耐熱性差的硬石外,最好不要用植物油養護,因油質粘手,有礙玩賞;油易揮發,光澤不耐久;日久油垢難除,影響美觀,故還以蠟封為好。7青田石鑒定方法青田石的礦物成分以葉蠟石為主,多為不透明至微透明,顏色以黃、綠、紫相間為主。青田石中的凍石與壽山石中的高山石很類似,但其不含蘿卜紋。青田石的高檔品種"封門青"較為名貴,故市場上常見假品或偽品。"封門青"主要作偽手法有拼貼法和模壓法,這與雞血石做假手段基本相同。拼貼法:就是將封門青石料切成薄片,然后拼貼于普通方章的六個面。由于使用對角拼接工藝,較難識辨。此種假章應仔細檢驗邊角線,從中尋找拼接的蛛絲馬跡。模壓法:就是用石料添加顏料拌膠水壓制而成,這種假石章外觀上色彩純凈,無裂紋,無雜質,微透明,體量大、十分誘人。有經驗的人通過一摸、二聽、三看、四試來鑒別:先用手摸,天然石感冰冷,假石易暖;再用手指彈之,天然石音沉,假石聲脆;隨后將其逆對強光,天然石章邊緣有透明感至厚實處影調變化自然,假石章為增加重量,在章體內埋有鐵條,隱約可見;最后可用刀刻石檢驗,真石將刻出石粉,而刻塑料制品,刀下可見卷曲的細絲。另外,市場上常見用遼寧寬甸石或廣東石假冒"封門青"。寬甸石質細較透,光澤好,外觀上有近似之處,但仔細辨認,其青色偏綠、色浮躁,肌理含淺絮紋,多砂,難以受刀。廣東石有的偏鮮,有的偏白,肌理多白色斑紋。有的更有明顯的層狀礦石特征,在印體上顯出"陰陽面",有兩面較純凈,另兩面有較多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