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大部分人都了解的一個事實是,并非所有鉆石都“生”來平等。 事實上,每顆鉆石都獨一無二。 鉆石具有各種大小、形狀、顏色,并具有不同的內部特征。
所有經打磨的鉆石都非常珍貴。 這一價值是多種因素的組合。 稀有性便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具有某些特性的鉆石比其他普通鉆石更為少見,當然也更具價值。
.jpg)
鉆石規格齊全、品質多樣,能夠滿足每一位顧客的需要
珠寶專業人士使用系統的方法來評估和討論這些因素。 否則將無法將兩顆鉆石相互比較。 并且,我們也無法評估和討論個別鉆石的品質。 20 世紀 50 年代,專業人士使用由 GIA 創立的鉆石分級系統,該系統確立了描述和分類鉆石的四個重要因素:凈度、顏色、切工和克拉重量。
(3).jpg)
鉆石可以被打磨成各種形狀,并且絲毫不影響其美感
人們稱之為4C。 這些因素被稱 4C,用來描述成品鉆石的品質。 成品鉆石的價值取決于 4C 的組合。
鉆石的價值往往由4C中一個或多個因素的稀有性決定。 無色鉆石非常稀缺 - 大多數鉆石帶有淡淡的黃色或褐色。 因此,在顏色等級鑒定中,無色鉆石的級別會高于淺黃色鉆石。 價值和稀有性密切相關:在這種情況下,無色鉆石的顏色比淺黃色鉆石更稀有,價值也更高。 凈度、切工和克拉重量的稀有性和鉆石價值遵循同樣的關系。
4C 描述了鉆石的品質,鉆石的價值就取決于這些品質。 人們討論 4C 時用到的術語已經成為珠寶專業人士描述和評價鉆石的國際通用語言。如今,鉆石行業對于“4C”中每個“C”的描述都十分精確,幾乎比任何其他消費產品的品質描述都更精確。 它們的歷史非常悠久。 其中有三個因素(顏色,凈度和克拉重量)早在 2000 年前,就已經是印度的第一個鉆石分級系統的基礎。
顏色 顏色的細微差別會極大地影響鉆石的價值。 兩顆鉆石擁有相同的凈度、重量、切工的鉆石,僅顏色的不同就能使其價值千差萬別。 即使是一丁點顏色的差別,也會讓鉆石的價值大相徑庭。
(2).jpg)
這顆祖母綠式切割鉆石呈無色,屬于 D 級成色
(1).jpg)
鉆石越接近無色,每克拉價格越高。 無色鉆石極罕見,價格也比其他鉆石更為昂貴
鉆石有多種顏色。 鉆石的一般顏色范圍,其實是指從無色到淡黃色或淡褐色。 在這個顏色范圍內的無色鉆石是最罕見的,所以也最為珍貴。 在一般顏色范圍內,其他鉆石也有相應的評級和定價標準。
(1).jpg)
這些鉆石(Ë 級、K 級和 Z 級)代表位于 GIA 成色分級表頂部、中間和底部的鉆石成色
在 GIA 鑒定所,鉆石將在嚴格受控的條件下與圓形明亮式鉆石(比色石)進行比對,對鉆石顏色進行分級。
.jpg)
GIA 的 D-Z 分級每個字母代表基于鉆石色調和飽和度所確定的特定顏色范圍
有些鉆石在紫外光線 (UV) 的照射下會放射出可見光。 雖然肉眼無法看到,但紫外線無處不在。 陽光中含有紫外線。 熒光燈也能發射紫外線。 在適當條件下,您可以在約 35% 的寶石鉆石中看到熒光。
藍色是寶石級鉆石最常見的熒光色。 在極少數情況下,熒光可以是白色、黃色、橙色或許多其他顏色。
強烈的藍色熒光可以使一顆淺黃色的鉆石在陽光的照射下接近無色。 藍色和黃色是互補色,往往可以相互抵消,所以藍色熒光可以掩蓋鉆石的黃色。 如果熒光太強,會讓鉆石呈現混濁或“油狀”外觀,從而降低其價值。
凈度 自然界中很少有東西是絕對完美的。 即便是鉆石也如此。 鉆石的內部特征稱為內含物,而表面的不規則稱為表面特征。 它們共同稱為凈度特征。 凈度是由內含物和表面特征的多少決定的。 除了其他方面,表面特征包括鉆石表面的劃痕和小缺口。 內含物一般位于鉆石內部,有的可能會觸及鉆石表面。 有時候,在鉆石形成過程中,它可能會包含微小鉆石或其他礦物晶體。 內含物所處位置不同,因而在切割和打磨之后可能依然存在,并可以影響鉆石的外觀。 凈度特征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對鉆石價值產生負面影響,也可以帶來積極作用。 首先,他們可以幫助寶石學家區分鉆石和仿制品。 (有內含物的晶體比無含內含物的晶體更易識別)。而且,沒有任何兩顆鉆石具有完全相同的內含物,借助這點特性,可以幫助人們識別鉆石。 此外,它們也可以為科學家提供鉆石形成過程的有價值的信息。
(1).jpg)
沒有兩顆鉆石在相同的位置恰好又有完全相同的凈度特征
和4C中另外三個因素一樣,凈度對鉆石價值的影響與稀有程度息息相關。 無瑕是 GIA 凈度分級系統的最高等級。 無瑕級鉆石是指在 10 倍放大鏡下,經驗豐富的評級師觀察不到鉆石有任何的內含物或表面特征。
(1).jpg)
如果其他價值因素都相同,隨著凈度增加,每克拉鉆石的價格也會增加
無瑕級的鉆石非常的罕見,有些珠寶商窮其一生尋找,也未必能有幸見到一顆。 而與之相對的最低等級則表示鉆石含有可以用肉眼看見的內含物。 位于最高和最低兩個等級之間的鉆石在 10 倍放大下有可見內含物。 目前零售市場上銷售的絕大部分是處于中間范圍的鉆石。 GIA 凈度分級系統有 11 個凈度等級。 他們分別是無暇級、內無瑕疵級、兩個極輕微內含級、兩個輕微內含級、兩個微內含級、三個內含級。 凈度特征對凈度分級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內含物的大小、數量、位置、本質以及可見度。
(1).jpg)
美國寶石研究院 (GIA) 凈度分級制度包括 11 個鉆石凈度等級
有時候,僅僅一個因素就可能使鉆石的凈度等級截然不同。 這個因素并非始終不變。 每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對不同鉆石而言不盡相同。 例如,位于鉆石一側的內含物對凈度的影響可能小于同樣大小卻位于桌面正下方的內含物。 在這種情況下,位置可能是決定性因素。
(1).jpg)
鉆石凈度等級由五方面的因素決定:大小、數量、位置、本質和可見度
有時,如果內含物對鉆石具有潛在的危害,它也可以影響等級。 但是,這種情況極為少見,通常只適用于內含級 (“I”) 鉆石。 鉆石專業人士最初使用的術語包括:極輕微不完美,輕微不完美,微不完美,不完美。 近年來,“完美”一詞已被內含取代。 (GIA 的凈度分級系統使用內含。) 這些術語采用首字母縮寫的形式,分別為 VVS、VS、SI 和 I。這些縮寫詞最終獲得了整個國際鉆石界的認可。 它們現在的使用非常廣泛,無論被翻譯成何種語言,它們表達的意思始終不變。 例如,極在法語中翻譯成TRES。在法國一個極輕微內含的鉆石仍然是 VS 級。 即使在俄羅斯這個采用完全不同的字母符號的國家,仍使用相同的縮寫。切工 精美的成品鉆石讓人眼花繚亂,每一個刻面都凝聚了工匠高超的技藝和細心雕琢。 當鉆石受到光線照射時,其每個角度、每個刻面都會影響光線反射回人眼睛的總量; 圖為俯視鉆石的外觀。
(1).jpg)
1.54 克拉鉆石的精細箭頭圖案
鉆石的比例決定了光線進入鉆石內部后的路徑。 如果光線通過冠部進入,穿過底部而出,鉆石會顯得暗淡而沒有吸引力。 不同比例和良好打磨的鉆石可以更好地利用光線,使得整體明亮飽滿,色彩豐富,閃閃發光。
(1).jpg)
精心切磨的鉆石可凸現其美感,這也正是消費者所希望看到的
精美的鉆石處處散發著優雅的魅力,這主要因為三種光學效果:白光反射(亮度)、彩色閃爍(火彩)以及所呈現的明暗區域(閃光)。 圖案是指鉆石內部和外部反射形成的明暗區域的相對大小、排列和對比。 鉆石的明暗區域必須擁有足夠的對比,才可形成清晰利落的圖案。 眾所周知,鉆石行業長久以來一直遵循一定比例組合,以便讓光線更好的發揮作用,襯托鉆石的精美絕倫。 然而近年來,GIA 研究部門和 GIA 鑒定所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已經證實,大量不同的比例組合也能最大限度地展現圓形明亮式切工鉆石的亮光與火彩。
(1).jpg)
在熒光燈下,這些鉆石所呈現的亮度分別為:(左到右)高、中、低
“切工”也可以指成品鉆石的形狀。 除標準圓形明亮式以外的所有切工都稱為花式切工。它們有時也被稱為異形或異形鉆石。 根據形狀不同,花式形狀也有各自的名稱。 其中最著名的花式切工包括馬眼形、公主方形、梨形、橢圓形、心形和祖母綠式切工。
(1).jpg)
花式形狀的鉆石以及經典的圓形鉆石頗受現今珠寶消費的青睞
克拉重量 許多商品都按重量出售,如以千克、盎司、磅或噸為單位計算。 即使從未真正購買鉆石的人也會知道,其重量與價值密切相關。 他們明白,大的鉆石可能比小的鉆石更為昂貴。 但當人們真正了解鉆石和克拉重量的相關知識之后,有兩件事會讓他們大吃一驚。 首先便是鉆石稱量精度。 鉆石重量以克拉度量,縮寫為“ct”。1 克拉是 1 克的十分之二(即0.2),剛剛超過 1 盎司的千分之七(即0.007)。 1 盎司約等于 142 克拉。 一枚小的回形針重約一克拉。 1 克拉分為 100 分。 1 分就是 1 克拉的百分之一。 鉆石稱重可以精確到 1 克拉的千分之一 (0.001),然后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百分位,或稱“分”。 根據鉆石的品質,1 克拉鉆石的價格可能存在數百,甚至數千美元的差異。 對于超過一克拉的鉆石,其重量通常以克拉和小數表示。 1.03 克拉的鉆石只能用 “一點零三克拉” 或“103”來說明其重量。1 克拉以下的鉆石通常以分為單位表示。 重為 0.83 克拉的鉆石即為“83分”,或稱為“83分”的鉆石。
(3).jpg)
這顆鉆石擁有非常驚人的重量(100.20 克拉),為內部無暇級
稀有性、重量和價值之間的關系有時會讓人出乎意料。 眾所周知,一磅白糖的價格是半磅白糖的兩倍。 但鉆石并不是像糖一樣的商品。 它的價格取決于一系列變量,重量只是其中之一。 因此,有時候我們很難理解和解釋,為什么一顆 1 克拉鉆石的價格為 6,000 美元,而類似質量的 2 克拉鉆石的價格卻高達 15,000 美元。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體積大的鉆石比小鉆石更為罕見。 物以稀為貴。 因此,較大的鉆石不僅價格更高。 每克拉的單價也更高。 一顆 1 克拉的鉆石與四顆 0.25 克拉鉆石的重量相等。 但即使其他所有品質要素相同,較大鉆石的價值會比其他四顆較小的鉆石的總和還多。 克拉重量也可以是象征性的。 一顆 0.98 克拉的鉆石和一顆 1.01 克拉的鉆石之間的視覺差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很多人會不惜以更高的價格購買較大的鉆石。 有些克拉重量被認為是“關鍵重量”,例如 0.5 克拉,0.75 克拉和 1.0 克拉 他們的重量沒有很大的區別,但如果兩者都是 D 成色的圓形明亮式鉆石,且擁有相同的凈度和切工,那么重量將起決定性作用。 他們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如果消費者的預期設定為一克拉尺寸,那么就可能產生極大的差異。 事實上,第二顆略重于“神奇”1 克拉的鉆石雖然只重了 6 分,但價格可能高出 20%
不要將鉆石的“克拉” (carat) 與黃金的“K”(karat) 混淆。 K 是用來衡量純黃金在合金中所占含量的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