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眼前307元/克的金價計算,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嘉興人買黃金就花掉了3個億。昨日,記者從嘉興的金融機構了解到,嘉興人對黃金投資的熱情不斷升溫,尤其對投資實物黃金格外鐘情。僅去年一年,嘉興市民從金融機構搬走的“金山”就接近1噸。
3億元
搬走1座“金山”
隨著黃金價格的不斷攀升,銀行實物金越來越受普通投資者的青睞,各大銀行紛紛開辦黃金業務。據了解,去年一年,工行嘉興分行金條等黃金制品銷量為150千克;農行嘉興分行和交行嘉興分行黃金制品的銷量分別達到了53千克和80千克;通寶錢幣有限責任公司的金幣和金條,銷量達到了200千克以上;建設銀行嘉興分行銷售的黃金最多,達到了380千克;而按照目前的售價計算,中國銀行嘉興分行黃金制品銷售重量也折合在100千克左右。
粗略統計后記者發現,嘉興市民僅在各金融機構購買的黃金就接近1噸。按照每噸1000000克、每克307元計算,相當于市民斥資3億元搬走了1座“金山”。
黃金銷量增長四成
“這只是金融機構的黃金銷量,如果再把各家商場和金店銷售的數字相加,嘉興市民‘藏金’的數量就更大了。”通寶錢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樺表示,“2010年全國黃金產量約為340噸,相對于嘉興的人口、城市規模,嘉興人‘藏金’的數量在全國排名都是靠前的。”
正如高樺所說,江南大廈、建國珠寶城黃金的銷量也非常可觀,分別達到了181千克和80千克。
“從兩三年前銀行銷售黃金開始,黃金銷量逐年攀升。”建設銀行嘉興分行主管黃金業務的負責人介紹,在金價不斷創出新高和通脹的市場環境下,金條、金幣等黃金制品成為居民投資的首選。
據了解,除去金價上漲影響,2010年嘉興黃金銷量至少增加了四成。
購買主力很低調
購買黃金的人群從30~60歲不等,40歲以上的中年人是其中的主力。各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有投資實力的高端客戶購買黃金的目的是抵御通脹,讓資產保值,他們通常比較喜歡購買金條和金幣;而一些購買量較小的,如1盎司、1/2盎司或10克、20克的品種,大多用于送禮或給小孩子作壓歲錢。
據介紹,這些人在購買黃金的過程中通常很低調,一般花費幾千元至幾萬元購買金幣的人,穿著都很樸素;能扔下幾百萬元買金條的老板,也都不張揚,通常是拿了東西開車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