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南京質監部門連續接到幾起市民關于珠寶飾品質量的投訴。但是經過鑒定,原因大都出在消費者身上。質監部門就此表示,很多市民對黃金珠寶的認識存在誤區,急需“補課”。
在南京的國家金銀制品質量監督檢驗(南京)中心,記者碰到了一位前來鑒定的張女士,她介紹,她十天前才買的一根金項鏈,放在珠寶盒中,結果沒幾天上面竟出現了劃痕,她懷疑成色有問題,可是商家就是不認,于是就氣呼呼地來到這里鑒定。國家級注冊珠寶師蔡薇一聽完介紹就告訴她,這與商家無關,是消費者不懂得首飾保養:“首飾保養,你別把黃金跟鉆石戒指放在一起,因為硬度不一樣,萬一碰撞,金屬表面肯定會有劃痕。”
蔡薇說,現在人們對珠寶玉器的需求越來越大,但隨之而來的消費誤區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對和田玉和黃金的認識,“和田玉不一定是在和田的,現在國家對和田玉的標準是,“名稱不具有產地意義”,就是說不是和田玉也可以叫做和田玉。黃金的話,很多消費者用了以后,會發現上面有白點,懷疑是成色不足,但是我們查了以后沒問題。那是什么原因?是化妝品、沐浴露等化學品產生的。”
質監部門還表示,目前消費者關于在境外購買珠寶飾品的投訴也呈上升趨勢。對此,蔡薇提醒,如果在境外購買珠寶,務必要注意兩點,“比如說,他承諾的祖母綠的項鏈,但它在收據上就寫了兩個字“項鏈”,這個時候你拿到手必須要讓他注明。證書也很重要,在國外購買的時候,賣給你的有可能是合成品,但是他是用英文或者用其他語言來注明,但是他銷售的時候,它不提這個詞,消費者不知道那個英文就是那個意思,導致他就上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