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走進地處粵東的揭陽市,采訪該市舉辦的首屆玉文化節,欣喜地發現這個頭戴“中國玉都”桂冠的城市,正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突出文化特色、做大文化產業”的要求,致力挖掘玉文化內涵,弘揚玉德文化,將玉文化與玉產業結合,通過文化引領促進傳統玉器加工產業轉型升級。
經過百年的傳承與創新,揭陽的陽美翡翠玉雕融合了南北兩派的玉雕風格。憑借著奇、巧、精、特的玉雕風格,雕工細膩、形象逼真的陽美翡翠玉雕成為我國玉雕工藝的一朵奇葩。
在陽美翡翠玉雕工藝的推廣和帶動下,揭陽市先后獲得了“亞洲玉都”和“中國玉都”兩大稱號。2008年,陽美翡翠玉雕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揭陽玉文化隨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目前,揭陽市每年吸收70%以上產自緬甸的中高檔翡翠玉石原料,產出了國內90%的中高等翡翠玉石。近年,揭陽玉器展銷也取得長足進步,初步形成了以中國玉都展銷中心為核心,中國(揭陽陽美)玉都廣場、中國玉都花園、喬南國際玉器中心、喬西玉器市場共同發展的玉器商貿平臺,每年銷售額近百億元。
但是,和大多數的傳統產業一樣,揭陽的玉器加工產業近年也遇到了來自規模擴張、品牌塑造以及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發展瓶頸。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突出文化特色、做大文化產業,揭陽決定將第十屆玉器節更名為首屆中國(揭陽)玉文化節暨第十屆中國(揭陽)玉器節。從玉器節到玉文化節,不僅僅是名字的更換,而是充分顯示出該市以文化為引領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將玉器產業和文化產業結合起來,通過挖掘玉文化內涵,在推動社會道德文化建設的同時,進而做強做大玉產業,提升城市知名度。
首屆中國(揭陽)玉文化節暨第十屆中國(揭陽)玉器節,以“中國之玉,溫潤中國”為主題,從多個角度彰顯“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和、玉之德”,舉辦了征集玉文化節標識、尋找中國玉德人物、中國玉文化大講壇、籌備中國玉文化研究會、評選揭陽玉器名店及玉雕大師、中國玉器精品展、籌建中國玉都網等系列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揭陽將美玉和美德聯系起來,開展了尋找玉德人物的活動。活動主辦方介紹,該活動旨在積極引導和推廣玉文化的核心——“和玉精神”,深入發掘玉的文化內涵與道德內涵。
揭陽市代市長陳東表示,“文化的力量是無形的,我們要進一步突出揭陽的玉文化特色,把文化活動與玉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并融入道德的力量,努力打造揭陽文化新業態和‘玉都’產業大品牌。”
經過百年的傳承與創新,揭陽的陽美翡翠玉雕融合了南北兩派的玉雕風格。憑借著奇、巧、精、特的玉雕風格,雕工細膩、形象逼真的陽美翡翠玉雕成為我國玉雕工藝的一朵奇葩。
在陽美翡翠玉雕工藝的推廣和帶動下,揭陽市先后獲得了“亞洲玉都”和“中國玉都”兩大稱號。2008年,陽美翡翠玉雕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揭陽玉文化隨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目前,揭陽市每年吸收70%以上產自緬甸的中高檔翡翠玉石原料,產出了國內90%的中高等翡翠玉石。近年,揭陽玉器展銷也取得長足進步,初步形成了以中國玉都展銷中心為核心,中國(揭陽陽美)玉都廣場、中國玉都花園、喬南國際玉器中心、喬西玉器市場共同發展的玉器商貿平臺,每年銷售額近百億元。
但是,和大多數的傳統產業一樣,揭陽的玉器加工產業近年也遇到了來自規模擴張、品牌塑造以及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發展瓶頸。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突出文化特色、做大文化產業,揭陽決定將第十屆玉器節更名為首屆中國(揭陽)玉文化節暨第十屆中國(揭陽)玉器節。從玉器節到玉文化節,不僅僅是名字的更換,而是充分顯示出該市以文化為引領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將玉器產業和文化產業結合起來,通過挖掘玉文化內涵,在推動社會道德文化建設的同時,進而做強做大玉產業,提升城市知名度。
首屆中國(揭陽)玉文化節暨第十屆中國(揭陽)玉器節,以“中國之玉,溫潤中國”為主題,從多個角度彰顯“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和、玉之德”,舉辦了征集玉文化節標識、尋找中國玉德人物、中國玉文化大講壇、籌備中國玉文化研究會、評選揭陽玉器名店及玉雕大師、中國玉器精品展、籌建中國玉都網等系列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揭陽將美玉和美德聯系起來,開展了尋找玉德人物的活動。活動主辦方介紹,該活動旨在積極引導和推廣玉文化的核心——“和玉精神”,深入發掘玉的文化內涵與道德內涵。
揭陽市代市長陳東表示,“文化的力量是無形的,我們要進一步突出揭陽的玉文化特色,把文化活動與玉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并融入道德的力量,努力打造揭陽文化新業態和‘玉都’產業大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