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擺脫婚慶市場為主導的低端鉆石消費,眾珠寶品牌頻繁宣布定位高端。然而,近日海關發布的一則國內鉆石進口數據顯示,高端鉆石僅占國內市場兩成份額。 
鉆石消費仍以低價鉆為主
從海關信息網發布一季度我國鉆石進口相關數據獲悉,今年一季度我國鉆石進口量為411.9萬克拉,同比增長26.9%;鉆石平均進口價格為333美元/克拉,下降19.2%。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早在2011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鉆石消費大國,然而我國消費鉆石市場卻依然以低價鉆石為主,這主要是受到婚慶市場的影響。很多品牌雖然都推出了高端產品和高端系列,但銷量好的鉆石依然是在30-50分之間的小克拉鉆石,就算購買大克拉也是成色和等級偏低的鉆石。
“目前,國內經營高端鉆石的珠寶品牌僅僅占到市場的兩成,而這個比例在歐洲成熟市場則占到九成。”珠寶資深人士說。
珠寶商高端鋪路低價行走
中國人消費鉆石飾品80%出自婚慶需求,而在國外購買鉆石更多是出于投資和收藏目的,國外消費者購買鉆石的預算約占其年薪的20%-30%(約10萬-20萬元人民幣)。
業內人士表示,婚慶市場的購買力雖然逐年上升,但是由于購物習慣,國內消費者除了購買鉆石飾品,還購買黃金和珍珠等飾品,這樣就使得購買鉆石的預算降低。而海外消費者購買品類集中,增加了其購買高價位鉆石的幾率。
除此之外,國內珠寶品牌并沒有真正去挖掘高端珠寶市場,很多品牌僅希望借高端鉆石提升品牌知名度,從而促進了低端鉆石飾品的銷售。
市場培育需5-10年成熟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國人消費能力的提高,有能力購買高端鉆石的消費者大有人在,品牌若想在這個領域大做文章便要做出‘好看又好吃’的產品。”業內人士表示,“好看,顧名思義是要求品牌在設計、工藝等方面下工夫,讓高端鉆石在外觀上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好吃,企業應以文化為出發點,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從而影響國內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心態。好產品一定會有市場的,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國內鉆石市場可以像國外成熟市場那般還需經過5-10年的培養和挖掘。
鉆石消費仍以低價鉆為主
從海關信息網發布一季度我國鉆石進口相關數據獲悉,今年一季度我國鉆石進口量為411.9萬克拉,同比增長26.9%;鉆石平均進口價格為333美元/克拉,下降19.2%。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早在2011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鉆石消費大國,然而我國消費鉆石市場卻依然以低價鉆石為主,這主要是受到婚慶市場的影響。很多品牌雖然都推出了高端產品和高端系列,但銷量好的鉆石依然是在30-50分之間的小克拉鉆石,就算購買大克拉也是成色和等級偏低的鉆石。
“目前,國內經營高端鉆石的珠寶品牌僅僅占到市場的兩成,而這個比例在歐洲成熟市場則占到九成。”珠寶資深人士說。
珠寶商高端鋪路低價行走
中國人消費鉆石飾品80%出自婚慶需求,而在國外購買鉆石更多是出于投資和收藏目的,國外消費者購買鉆石的預算約占其年薪的20%-30%(約10萬-20萬元人民幣)。
業內人士表示,婚慶市場的購買力雖然逐年上升,但是由于購物習慣,國內消費者除了購買鉆石飾品,還購買黃金和珍珠等飾品,這樣就使得購買鉆石的預算降低。而海外消費者購買品類集中,增加了其購買高價位鉆石的幾率。
除此之外,國內珠寶品牌并沒有真正去挖掘高端珠寶市場,很多品牌僅希望借高端鉆石提升品牌知名度,從而促進了低端鉆石飾品的銷售。
市場培育需5-10年成熟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國人消費能力的提高,有能力購買高端鉆石的消費者大有人在,品牌若想在這個領域大做文章便要做出‘好看又好吃’的產品。”業內人士表示,“好看,顧名思義是要求品牌在設計、工藝等方面下工夫,讓高端鉆石在外觀上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好吃,企業應以文化為出發點,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從而影響國內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心態。好產品一定會有市場的,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國內鉆石市場可以像國外成熟市場那般還需經過5-10年的培養和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