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知名珠寶品牌因涉嫌壟斷上海黃金飾品零售價格遭調查后,大連市場消費者也普遍質疑珠寶大品牌之間存在隱形“協約”。記者昨日調查發現,目前本市黃金飾品總體價格在每克307元到351元之間。不過,一線品牌黃金飾品價格不僅驚人的一致,統一報出351元每克的價格,而且遠高于一些國內品牌價格。
不同品牌金飾品差價超過金價10%
“此次爆出‘上海13家金企涉嫌操縱市場壟斷金價’的背后,是珠寶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態勢。”采訪中,本市部分珠寶品牌的負責人分析認為,隨著新品牌的不斷成長,以及珠寶市場份額不斷做大,類似“價格壟斷”、“價格聯盟”、“行業指導價”、“行業中間價”的做法,也越來越難以長久維系。
那么大連金飾品市場的黃金價格差多少?昨日,記者走訪發現,本市各大珠寶品牌黃金飾品的價格相差非常大。在大連商場,來自香港的一知名珠寶店推出的黃金飾品價格為351元/克;而僅一步之遙的千禧珠寶店價格為341元/克;同樣來自香港的六福珠寶價格也為351元/克;此外,來自北京的一品牌和香港另一品牌價格為351元/克和350元/克。
一家來自深圳的珠寶品牌推出黃金飾品價格為325元/克,另一家品牌則推出307元/克。來自上海的一品牌金飾品走中間價路線,報出335元/克的價格。也就是說,在同一家商場,不同品牌的金店,同期報價相差44元/克,差價不僅超過金價的10%,而且遠遠超過了本次“上海金企事件”中“不能低于或高于行業中間價的2%”的內部約定。
附近100米遠的商場內,幾家黃金品牌的價格也各不相同,低的325元/克,高的則達到351元/克。記者梳理后發現,幾家大品牌金店價格高度趨同。
“雖說昨日有307元/克的最低價,不同品牌之間明顯的價格差異,還是體現出了黃金首飾市場價格的多元化和差異性。”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隨著珠寶消費市場的日益繁榮,近年來入駐本市市場的金飾品牌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充分,不但價格日益多元,服務也在不斷提升。“良性的市場競爭,最終受益者都是老百姓。 ”他說。
手工費隱性抬高金飾價格
如果算上手工費,本市黃金首飾的價格差異就更大。
記者在大連商場黃金飾品區域發現,同樣類型的吊墜,香港名牌首飾的手工費高達40-100元/克,而國內一般品牌的卻只有5-30元/克。還有一家國內品牌根本不收取加工費。“如果收了加工費,我們競爭不過大品牌,所以必須采取這種策略拉攏客源。 ”該店銷售員說。可見,同一商場,對于一克金飾品來說,手工費最多差近百元。
而六福珠寶的銷售人員在回應“定價過高”的問題時表示,“因為我們的黃金飾品屬于一線產品,名氣、工藝、售后都是最好的,價格當然會有不同。 ”
據上海的一金飾品品牌售貨員介紹,飾品的款式、加工工藝和難度不同,所以每件飾品收取的工費都不同,從幾十元到幾百元都有。記者挑選了一個黃金吊墜,價簽上標注為5.0克重,工費145元/件,屬于在金飾品中手工費比較低的一個。按照昨天每克335元的金價計算,加上工費,消費者總共要為這個吊墜支付1820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連地區國內品牌金店的千足金飾品經過前段時間的密集調價,都已調到了320元/克。雖然上述品牌的金飾標價也是335元,但另計的手工費卻隱性抬高了價格。以這個吊墜為例,多付145元的工費,相當于每克貴了29元。
金價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制定
那么,黃金飾品的價格在不同品牌金店為何差距這么大?對此,幾家金店的高層均表示,大連黃金首飾市場的金價多由企業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工藝費”根據每款商品的工藝不同來制定;“基礎金價”的制定基本參照三方面的因素,綜合制定:首先,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報價,它與國際金價同步,價格也最透明。其次,供應商的供貨價。最后,參考國內幾個大品牌的報價。采訪中,這種定價方式,也得到幾家品牌的認同。
不過,據記者了解,在實際的市場營銷運作中,各品牌也會根據自身經營的實際情況對金價做出調整。比如,新店開業,為了增加人氣,商家會推出讓利折扣,吸引消費者購買。而對于一些老款式或者滯銷款式的黃金飾品,商家則往往通過降低甚至減免“工藝費”的方式促銷。
一般來說,與全國連鎖品牌相比,本土品牌的“基礎金價”和“工藝費”都要低一些。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黃金飾品時,不妨貨比三家,仔細挑選。
背景
13家上海金店承認串通統一價格
日前,上海13家金企因“涉嫌操縱金價”而被調查。這些金店已向上海市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遞交《自認報告》,承認“企業之間相互串通統一價格損害消費者權益”。據悉,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及13家上海金店制定了 《上海黃金飾品行業黃金、鉑金飾品價格自律實施細則》,當中規定上海多家金店對黃金、鉑金產品定價時,較協會定下的“中間價”,分別不可超出正負2%及3%。
鏈接
大連黃金首飾定價的基本形式
某大金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各個地區的消費偏好不同,各家金店在不同區域的定價銷售策略也不同。那么,大連金飾行業又是如何定價的呢?
目前,大連黃金首飾市場的價格,是雙體系并行。少部分品牌的報價推行 “一口價”、“單款單價”、“按件論價”,商品明碼標價。此外,還有一些金店則以“基礎金價+工藝費”的形式報價。
各金店對金飾品最終銷售價格也有不同的規定。一家金店副總經理介紹,品牌金店一般都有自己的“金價評定小組”,根據國際金價的波動、進貨成本、加工費、開增值稅票、繳納特別消費稅(5%)、檢測費(0.3元/克)等稅費成本后來制定金飾最后的價格。在國際金價大幅波動時,如果是漲價,若第二天趕上周末、年節的購買高峰,一般都會等到周一和節后再漲價。
調價的前后時間,一般都是國際金價大跌大漲時,所以各家也差不多。一位金店的店長則告訴記者,個別大的金店調價后,其他小金店會緊隨其后。也有大金店主動通知小金店,但對方是否跟著調價并不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