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玉器的制作與使用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品種策多,有“東方藝術(shù)”之美譽。令世人矚目。其發(fā)生、發(fā)展以至成熟不下萬年,且以功能廣泛、造型豐富、裝飾多樣、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聞名退邇.絢麗多彩、精美絕倫的中國玉器不僅為華夏兒女所珍愛,也為全世界各國人民所青瞇。在近萬年的發(fā)展歷程中.玉器被賦予諸多價值和功能。除了從古到今都有的佩飾、玩賞功能以及本身的經(jīng)濟價值可收改外,在不同發(fā)展階段還兼具政治身價、道德內(nèi)涵、禮儀功能以及作為宗教和喪葬用器。

玉知識 中國玉的文化與傳承(下)
3、禮儀功能
禮儀用玉一直占中國玉器的主流。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許多玉器如珠、磺、璧等就一直被人們作為禮儀用器.形成一套完整、復雜的禮儀用玉系統(tǒng)。對玉器作為禮儀用器的規(guī)定最為系統(tǒng)化的莫過于(周禮).《儀禮)兩書。如前面提到的“六瑞”既是政治等級制的標志.也是禮制的具體體現(xiàn).還有璧、瑞、圭、璋、脫、磺合稱六器是典型的禮器。《周禮》記述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瓊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瓏禮西方.以玄磺禮北方。”六瑞和六器是封建社會禮儀用玉的主干。直到元代,皇宮舉行祭祀大典時,還用了圭璧、黃瓊、青圭、赤璋、白境、玄成。
4、宗教用器
新石器時代的原始宗教中,就用玉器作為溝通神和人的法器。紅山文化中的玉龍和龍塊、良緒文化玉器中的人獸圖案.都被認為是部落的圖騰形象。商周時期,祭祀上帝和天地四方、山、岳諸神。“六器”就是祭祀六方諸神的祭器。中國土生土長的道家用玉作為法器也不乏記載。佛教傳人中國以后,玉造佛像在唐宋以后一直頗為流行,在我國的北京、成都等地的著名寺院都還供奉著清代從緬甸傳來的玉佛像.有的還成了鎮(zhèn)院之寶,玉性沽雅.容不得污艦,有著一塵不染的高貴品德.在這一點上與佛性相通。佛教充分利用了中華民族的愛玉心理。
5、喪葬用玉
神秘的玉器還被認為可使死者與天地溝通.因而用于喪葬。《周禮·春官》:“琉璧、瓊以斂尸。”鄭玄注:“疏壁、珠者.通于天地。”在戰(zhàn)國至漢代的一些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能就是時人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用于隨葬的。玉也被認為能起死回生。道家的典籍中有不少這方面的荒誕記載。‘抱樸子》說,玉是仙藥,但極難得到.吞服黃金者壽如黃金.吞服玉者壽如玉。又說,服食玉后.能飛升成仙,刀槍不人.百毒不傷,水火不害。我國近萬年的玉器史與歷代的宗教、政體、倫理、道德、風尚、習俗、藝術(shù)、審美等社會現(xiàn)象密切相聯(lián),是玉與工藝巧妙結(jié)合的積累,它的時代風格及其地區(qū)特色極其鮮明,并逐步走向統(tǒng)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