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珠寶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相較于其它珠寶品類而言,白銀在過去七八年中處于逐漸邊緣化的狀態,市場關注度持續下滑。從近年的產業觀察來看,我們認為中國的銀飾市場即將走出谷底、迎來新的增長。
(一)巨大市場容量待挖掘
對標歐美發達國家市場而言,我國銀飾市場份額處于相對低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潘多拉(Pandora)年報相關數據推算,銀飾在歐美國家的市場份額普遍在10%以上;而據中寶協基金調研,2021年我國銀飾終端市場規模約為70億元,僅占整體珠寶市場的1%左右。不論是從人均消費還是品類整體占據份額來看,我國目前的銀飾市場規模都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
(二)產業鏈成熟,終端渠道優勢明顯
盡管國內銀飾市場規模遠低于黃金、鉆石品類,但在產業鏈結構完善程度、頭部企業的規模效應及標準化等方面,銀飾產業較翡翠玉石、珍珠等非標準化品類有著顯著的優勢;零售渠道布局方面,由商超連鎖、市場商鋪以及專業門店等不同業態構建的終端銷售網絡已經覆蓋全國各線級城市市場,也為構建線上線下珠寶消費閉環體驗、推動市場規模進一步增長奠定了基礎。
(三)渠道變革催生新機遇
因疫情影響,珠寶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被大大加速,直播電商模式已成為近年珠寶產業新的增長點。具體來看,相較黃金鉆石而言,基于客單價及趣味性等因素,銀飾、珍珠、翡翠玉石等品類在直播電商渠道有著更好的表現。黃金珠寶綜合品牌為了更好地實現通過直播平臺實現品牌宣傳、積攢私域流量等目標,紛紛選擇銀飾作為線上渠道的主打產品,也進一步擴大了銀飾的曝光率和客戶群體。
(四)年輕消費者崛起帶動多元化需求
過去很長時間里,中國的銀飾,尤其是傳統足銀飾品的主要目標客群是較為注重材質價值的中低收入群體。隨著國人的消費能力增強,以及頭部品牌進行渠道下沉推動黃金珠寶在低線級市場提高滲透率等因素影響,金飾以更高的保值率、更便利的變現與換購服務、日益提升的工藝和設計、更強的品牌背書等優勢,快速取代了銀飾在這類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導致銀飾市場份額逐漸走低。隨著對材質價值關注度相對較低、更重視日常搭配美觀及表現個性的年輕一代消費者崛起,近年來以925銀為主的時尚類銀飾冒頭。
基于新的審美風尚,一些原創設計師品牌通過小紅書等線上平臺的曝光實現了快速成長,而銀飾則是這類品牌產品線的重要一環。這類銀飾產品既體現出高于合金飾品的品質感,又有著相較金飾更加出挑的設計想象力,同時價格也更符合年輕群體的消費能力,從而獲得了大量擁躉。根據中寶協基金調研,2021年中國925銀飾市場規模已超過傳統足銀飾品,并仍在持續增長。
2023,讓我們拭目以待。





